期刊简介
本刊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主编,由安徽医科大学、中华医学会肝外科学组共同主办的肝胆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期刊,自1993年创刊年以来,本刊一贯坚持高质量、高标准的办刊方针,向世界优秀医学刊物学习,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肝胆外科学术会议,受到海内外医学同道的一致好评,深受广大外科学医务、教研人员的喜爱。
往期目录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首页>肝胆外科杂志

- 杂志名称:肝胆外科杂志
- 主管单位:
- 主办单位:安徽医科大学
- 国际刊号:1006-4761
- 国内刊号:34-1143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199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肝脏微循环和Kupffer细胞
陆森;钱叶本
关键词:肝脏, Kupffer细胞
摘要: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活跃的器官,有关肝脏的外科手术中经常使用肝门阻断以降低术中失血,同时也使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,再灌注复流后肝细胞不但没有因得到营养物质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,反而加重了损伤的程度,这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(Ischemia-refusion).随着对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,发现微循环障碍,Kupffer细胞的激活及其激活后释放的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,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诸多因素参与了I/R的形成.其中,肝脏微循环(Microcirlation)作为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,是适于肝脏代谢的各类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,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,其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肝脏功能[1,2].表明微循环障碍在肝I/R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,并决定终肝组织的损伤程度[8]肝脏微循环障碍也是许多急,慢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步骤.
友情链接